编者按十大配资公司
“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。”回望烽火岁月,无数仁人志士奔赴战场,用热血捍卫祖国山河。一封封抗战家书,承载着先辈们对家国的忠诚、对亲人的眷恋,跨越硝烟与战火,诉说着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。今年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《北京西城报》开设“重读抗战家书 汲取奋进力量”专栏,让我们透过文字,触摸历史温度,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。
今天,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品读了革命先烈金方昌的家书。这些泛黄的信笺上,凝结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光,字里行间流淌着炽热的家国情怀与坚定的责任担当。当指尖划过那些铿锵有力的文字,我仿佛穿越时空,聆听到历史的回响,触摸到了先辈们为民族解放而跳动的心脏。
1940年11月23日,金方昌被日军逮捕,25日被押解至日本特务机关。敌人威逼利诱,施以种种酷刑,砍掉了他一只胳膊,挖去了一只眼睛,金方昌宁死不屈。在就义的前一天晚上,他借着月光,用铅笔头在纸烟盒上给哥哥们写了这封绝笔信。
金方昌在写给兄长的信中,字字千钧,句句铿锵。他在被捕后高呼“中华民族解放万岁”,面对敌人的牢狱、拷打和利诱,始终坚守信仰,毫无惧色。“我知道我是为了民族的解放、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”,这句掷地有声的告白,道尽了一位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。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仍不忘嘱托兄长“坚决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到最后胜利”,要将弟弟侄辈培养成“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”。这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,一心只为民族未来的精神,让我深深震撼。金方昌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——那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誓言,是即便身处绝境也永不褪色的信仰。
展开剩余70%重读抗战家书,我不禁联想到自己参与社区合唱队的经历。作为天桥街道虎坊路社区合唱队的负责人,我和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退休居民,用歌声传递对生活的热爱。从最初十余人小团队到如今近20人的合唱队,我们在社区的支持下不断成长。排练时,大家常常为了唱齐一个旋律反复练习,回家后还对着歌词本揣摩音调;演出前,我们互相整理服装,彼此加油打气。这种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,让我真切体会到“团结”的力量——正如金方昌在家书中强调的“无产阶级革命奋斗”需要凝聚力量,社区文化建设同样需要每个居民的积极参与,这就是老辈人说的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。
合唱队秉持“快乐歌唱”的理念,也在无形中传承着家国情怀。当我们唱起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》时,仿佛能感受到革命年代军民同心的温暖;演唱《当那一天来临》时,又仿佛体会到当代青年保家卫国的担当。这让我明白,家国情怀不仅存在于战火纷飞的年代,更体现在和平时期的每一次行动中。我们如今在社区中用歌声营造和谐氛围,用行动传递正能量,正是对先烈遗志的传承——我们在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中充实自我,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践行着对“家国”的责任。
天桥街道虎坊路社区居民薛宝林
金方昌致兄书
(1940年12月2日)
永昌、默生胞兄:
我于二十九年十一月廿三号,在大西庄村被敌捕。临捕时以手枪向敌射击,弹尽将枪埋藏后拼命北跑,敌有骑兵追上被捉。我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,并向敌伪讲演。
我在敌人的牢狱里、法庭上、拷打中、利诱中,始终没有半点屈服、惧怕。我在被捕后,没有丝毫悲伤,我只有仇恨和斗争。我知道我是为了民族的解放、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。我在牢狱是向这些罪人工作着,我没有想过我再会活,也决不会活,我只有死。不过,我在死前一分钟,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。
我要求哥哥们:
一、能坚决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到最后胜利的时候。这不仅是你们要有这种人生观,能为这种事业干,并且得把自己锻炼成像列宁、斯大林、毛泽东一样会运用马列主义到实际中去,这样才能使自己坚持到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时候。这里边还有这样希望,就是希望你们,能在快乐的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生活,最后希望到那时候你们还存在。
二、要求哥哥们能把咱们弟弟、侄侄们都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。尤其是把七弟〔尔昌〕能培养成坚强的革命伟大人物。
哥哥们永别了!祝你们健康,致最后敬礼!
你的弟弟写于敌人木牢
十二 二
信件内容来源:中国军网
金方昌(1921—1940),山东聊城人。1935年12月,参加一二·九爱国运动。1938年2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8月,被派到代县开展抗日工作,是代县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。1940年11月23日,被日军逮捕。1940年12月3日,英勇就义十大配资公司,时年19岁。
发布于:北京市钱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