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不分领域股票自己配资流程详解,不论褒贬,李林甫的知名度仅稍逊李白、杜甫。他是千古热门的人物和话题。
出身宗室远支,门第不可谓低,但在崇尚文学的时代,他因仅粗通文墨,屡屡受到轻视和白眼,从而在潜意识中酿成了对文学之士根深蒂固的仇视心理,一生不能释嫌。配合宇文融打击张说,引拔牛仙客倾覆张九龄,虽是为了打通仕途,垄断相权,但这种心理未尝不起作用。
他的特殊心计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,家庭背景又使他耳濡目染了广博的社会经验。早年所受到的冷落,对人性恶有着切肤之痛,以毒攻毒、以恶制恶成了他的人生信条。
1、有能力的权相李林甫有冷静的人生观,注重实效,不图虚名。早先在教育部门供职时,对国子监这个最高学府进行了纲纪整顿,一变以前松散浮夸的局面。学生们出于敬重和佩服,为这位师长立了块德政碑。李林甫发现后,严厉地责问:“我李林甫有何德何能得以立碑,是谁想出的主意?”学生们吓得连夜磨平碑上的字迹。一块有形的石碑撤除了,代之而来的是那无形的口碑。
展开剩余90%这种风格被他带到了宰相任上,由于职务更高而被发扬光大。他并不像后世所指责的那样是乱来一气的人物,否则就很难理解他怎么驾驭得了局面。他遇事都按制度章程办,而且几近于苛刻,无半点通融余地。选拔官员完全遵循选人法则,从未擅权提升过一个近属亲信,场面上的事,做得无可挑剔,无懈可击,人们没有理由抨击他不公正、徇私枉法。
他主张社会秩序不能由随意飘忽的人情来安排,而应靠确切可依的制度来确定,由此在学派上反对儒家的礼治,鼓吹法家的法治。他在漫长的执政生涯中,亲自主持了大规模的法律修订工作,为便于新法律的推行,又组织编订了便于查阅的《格式律令事类》。与此同时,他领导完成了前任遗留下来的行政法典——《唐六典》的编纂工作。
李林甫卓越的务实能力,获得了君主由衷的欣赏。
日夜为国事操劳达30年之久的玄宗,面对国家稳步且迅速的发展,并取得超过任何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,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成功满足感,满足之余又产生了疲倦感,他需要在人生中松弛一下,享受享受事业成功后恬静生活的乐趣。
他认为目前的局面毋需他这样超一流人才去操心了,国家政务完全可以全权交给有务实精神的李林甫管理。在排斥了各种反对意见后,他果真这样做了,而且表现得异常坚决和放心。
李林甫大权在握,权力超过了历届宰相。他使出了全身之力,施展了全部招数,担当起领导帝国的重任。
不知李林甫是否悉心揣摩过韩非子等先秦法家学说,他确实掌握了法家学说的真谛,把法、术、势结合得浑然一体,运用得炉火纯青。这一套他处理得有水平,有分寸,有技巧,以致占据了前所未有的19年相位。
对君主他采取了顺着来的方针,哪怕是小事也不触犯,为掌握君主的想法和心事,不惜重金收买内宫人员,及时了解变化莫测的君主情绪,以便对症下药。另外,创造享受条件,鼓励君主不问政事。
在朝廷中,他化刚为柔,柔中含刚。与人相处,如长者,如春风,春风中隐着肃杀之气。谈论公务,一派糊涂,糊涂得让人感到大智若愚。表里极端相反的行为,奇妙地造成了绝对的权威,令杨慎矜、王鉷、吉温、罗希奭、安禄山、杨国忠等许多不可一世的人物屈服了,或拜倒在门下,或听凭调遣。
对政敌和竞争对手,李林甫从不作正面冲突,总是以关心、善意为诱饵,逗他们上钩,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误入深渊。
2、李林甫的三个政治搭档多少春秋,多少大臣,多少有才之士相继败在他的手下,败得莫名其妙,败得无话可说。
最深有体会的是红极一时的李适之、严挺之、裴宽、韦坚、王忠嗣等人。
栽在他手下的人,受他压制的人,恨他暗中伤人,私下称他是“肉腰刀”,“精神刚戾,常如索斗鸡”,“面有笑容,肚中铸剑”。
于是成语辞典有了这样一个条目,叫做“口蜜腹剑”。
因出身宗室而不能参加科举,而科举却是当官引以为荣的途径,由此李林甫对科举有着半是轻视半是忌恨的混合感觉。玄宗下诏广求天下才识之士,他对主考官说:“举人大多卑贱愚昧,恐出俚语污浊圣听。”要求严格把守试关,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取人。
考卷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难题、偏题,结果竟然没有一人榜上题名。李林甫即刻向君主祝贺,说民间已无人才。玄宗对这类似海中无鱼的说法,深信不疑,沾沾自喜地认为人才已经全部被选拔出来。通过这种手法,李林甫把正途取人的制度变得徒有虚名,使政府接纳新成员发生困难,让现存政治格局得以持续。
政治生活崇尚阴谋,然受道德观念的约束,必须有个度。李林甫无视这个度,虽一一击败了对手,赢得了相位的巩固,却制造了无数的仇家,酿成了难以超脱的潜在险境,由此套上沉重的心理枷锁。当儿子李岫为父亲前景担忧时,他表示了骑虎难下的无奈心情。
为防人暗算,他住宅布满机关,睡觉数易床室,外出肃清道路。
为维持心理平衡,他及时行乐,沉湎女色。
权相的日子不好过!但他要过下去,半点不肯放弃地过下去。因为他在其中寻到了享有权力的巨大乐趣。
李林甫的政治搭档前后共有三个,三个人三种命运。
继张九龄后进入中枢的是牛仙客,这是个政治资本最贫乏的宰相,出身胥吏,文化不高,既无赫赫战功,也无强有力的背景。但他勤奋、踏实、任劳任怨、朴素,将河西地区治理得很有起色。
李林甫看中了他,看中他所有的长处和短处,看中他会办实事而无竞争能力,御前的推荐简单又中肯:“天子用人,不必拘于学问,只要有才识就行。”
玄宗也看中了他,看中他没有文士的迂阔、偏激、自以为是,看中他能为国家创造财富,从而牺牲了张九龄把他调进了中枢。
牛仙客为相6年,把握了恰当的分寸,对李林甫吩咐的公务尽力照办,但不结私党,避免卷入政治漩涡。他把和籴法引入关中,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,减轻江淮漕运的负荷。
他是最后一个以边将身份被任命的宰相,标志着中枢最高人选将为文官系统彻底控制。他的入相还表明,宰相人员结构从平衡的三驾马车重新恢复为主从的双头制。
牛仙客和李林甫一直相安无事,病魔让他死在了任上。高力士的评价是:“牛仙客出身胥吏,不是宰相器。”
亡者的替补人李适之,是宗室的佼佼者,他粗放、练达,每日公事每日毕,案头从无积压的公文。他的拜相,是玄宗高居无为的产物,君主指望他和李林甫因血缘关系而同心协力,为皇家负起责来。然而这种排斥外姓人,全用本族人的作法,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。
二李都不是甘居人下之人,冲突自然难免,关系日益僵化。
有一天,李林甫亲切且神秘地告诉李适之:“华山有金矿,开采可以富国。圣上尚未知道。”
性格疏散的李适之没有多想,急于求功地呈报了富国之道。兴奋的玄宗转问李林甫是否知道?李林甫诚恳地说:“臣知已久。因华山是王气所在,关系到陛下的本命,不可穿凿。故臣不敢上言。”
华山没有开采矿藏,金矿也不知是否真有,冒失的李适之受到了君主的疏远。
在一次李林甫精心罗织的大案中,李适之一线的人物全部遭到了清洗,他被迫递交了辞呈。
接替李适之的是性格孱弱、缺乏主见的陈希烈,他的出任只是为中枢补足名额,没有多少实际意义,每天例行公事地在李林甫决定的文件上签名副署。
李林甫欣赏他不管闲事,玄宗欣赏他对道教有研究。
这个完全傀儡式的人物出现后,李林甫以天下太平无事为借口,每天只到机关点个卯,即回到府邸,在家中决定一切国家大事。
李府成了小朝廷。官员们都到李府议事,剩下陈希烈坐守机关,犹如破庙残偶,香火冷落。
李林甫并不指望常盈不亏,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,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,他竟会败在了无赖杨国忠、庸人陈希烈的手里。
物极必反,威赫的权势换来的是指控,死后被削除官爵,用平民小棺发葬,家属被流放,以及万世的骂名。
以往的史书不明真相,夸大了杨国忠的作用。不管是势力根基,还是政治权谋,杨国忠都远非李林甫的对手,如若没有玄宗的某种情绪暗示,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蚍蜉撼大树的。
李林甫不要以为他做得地道,他还是犯了忌,犯了将全权处理政务变为独裁的大忌,玄宗对此怎会熟视无睹?
3、市侩杨国忠远房堂妹杨玉环成了天子的宠妃后,在西南部队混得不像人样的杨国忠顿时身价倍增,被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章仇兼琼奉为上宾。
带着充足的盘缠和丰富的贿物,杨国忠进京活动调职。时来运转,诸事顺利,监察御史一职竟随手拈来。他以贵妃娘娘的亲人,成了君主的红人,宰相的门人,令人侧目的要人。
青少年时的不务正业,使他遭到了家族的抛弃,浪迹市井、军队,过着潦倒的生活,饱受社会歧视和人世艰辛,养成了能低三下四又想获取权势凌驾他人之上的习性。以贵族的眼光看,他人品太低,充满油滑精明的市侩气。
过去穷怕了,来到权力就是金钱的京师,通过堂妹的面子,他谋得了主管财政的15种职务,使自己挤入了豪富的行列。他极力为君主效劳。他要求地方上贡租赋须换成布帛土特产,把国库摆得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,提供给玄宗作为私人用度。
玄宗眉开眼笑,认定国舅是个财政专家。
在威赫的李林甫面前,杨国忠温顺又恭敬,他以马前卒的姿态,策划了几次血腥的大案,为李大人清除了一系列的政敌,献上了厚厚的见面礼。
李林甫颔首微笑,把杨国忠当成了好帮手。
国舅站稳了脚跟,寻求自己的发展。在各种条件成熟后,他借李林甫怨仇满天下的局面,指控这个首席宰相禁恶钱到起市场混乱,与边将阿布思叛变、朝臣王供谋反有关联。罪大吓人,李林甫失去招架之力,急火攻心,重病不起,狼狈死去。
结束了一代权相的专制统治,杨国忠名扬海内,满朝文武对他重新打量,李林甫的仇家把他奉之为救星。
拜杨国忠为相,是玄宗择相方式的又一尝试,他曾用过官僚、进士、文人、军人、胥吏、宗室,现又把外戚推了出来。作出这个决断,玄宗除了政治还有其它方面的考虑:外戚对君主有着特殊的依附性,讨取宠妃杨玉环的欢心,杨国忠有非凡的理财能力,有利于他继续待在深宫享乐。
中枢最高人选的李代桃僵,没有造成人际格局的变化,只是对李林甫的马首是瞻换成了对杨国忠的唯命是从。
在推翻李林甫运动中立有汗马功劳的陈希烈,依然叨陪末座。两年后,因和杨国忠的关系趋于不妙,为避免令人难堪的下场,他知趣地提出了辞职。
接替者是出身名门的进士韦见素,他与世无争,性格温和,对杨国忠的一切决定从无异议,在需要他签名的文件上签上名。
如此的搭档在玄宗时代屡见不鲜,但这是最后一对搭档了。
自命不凡,自我炫耀,自行其是,杨国忠不放弃任何自我表现的机会。他确实有种能力,追随者推崇备至,反感者则认为是胡来一气。
和前任执政风格迥然不同的是,他用江湖经验打破常规。选拔官员的铨选活动,规定由宰臣、吏部、兵部分别考核,反复三次,全过程需春夏二季。他却把有关负责人召来,由他拍板,大家举手通过,一天即毕,弄得阴差阳错,谬误百出。
玄宗表彰国舅,支持他对繁文琐节的铨选进行改革。
一种万事不容拖延的精神,被杨国忠表现在处理公务上。不论事情是否需要三思而行,他都当即作出决定,不允许别人提出异议,否则就是对他能力的怀疑。高级官员息气屏声,唯有拿去执行。
他以万分忠诚的姿态把玄宗束之高阁,阻止一切带有不利他政绩因素的奏文上达君主。当玄宗本能地对连续旱涝表示忧虑时,他献上了茁壮的禾苗说是无妨大局。太守房琯据情实报,受到了司法机关的审讯。
杨国忠仿效李林甫建立了威势,然这种威势只是流于表面,未曾根植人心。进士张彖公开责斥准备投靠杨国忠者说:“你们倚杨相如泰山,我以为是冰山,若皎日一出,你们当无所依靠!”
杨国忠苦心经营自己的政治体系,才能高于他者,排斥;异己势力,打击;竞争对手,压制。他步步得手,节节胜利,踌躇满志地俯视政坛,发现已经没有对手。
可是当他把打击矛头对准手握重兵的北方强将、君主的宠臣安禄山时,他没有料到自己有如此大的历史作用,竟触发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变,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内战。
时代的最强者股票自己配资流程详解,戛然而止。
发布于:山东省钱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